灰色性吸引故事:男友开了关于性的玩笑后,她对他瞬间祛了魅|性别梦
文|乔多
(本文根据受访人桐一的经历而写作)
桐一的浪漫吸引倾向还在探索中。虽然身边缺少可以讨论这些问题的人,但好在这并不特别困扰她。
毕竟世界这么大,发生什么样的事情,有什么样的人,这些都不足为奇。
我们是生活和人生的体验家。桐一愿意跟随自己的想法去爱,去感受。
她还年轻,还可以探索自己很多年。
注:我们正推动将“无性恋”正名为“无性吸引”,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,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。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“无性恋”正名为“无性吸引”的倡议理由书。
桐一在烟台旅行。图片由其本人提供(下同)
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桐一还没有什么性别和浪漫吸引的意识。
一次,有个男生跑过来对她说“我很想你”,周围的同学都在起哄,哈哈大笑。
桐一觉得很奇怪:大家都是好朋友,这有什么好笑的吗?为什么会因为这一句话起哄呢?
他们的哄笑好像在传递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,唯独桐一不知道的秘密。
到了高年级,桐一开始对一些男同学有了特别的感情,这是和朋友不太一样的感觉。
对于女性,桐一则是有依恋的感情。
因为从小和许多年长的女性亲属——妈妈、姑姑、舅妈——待在一起,依恋她们似乎也是很自然的事。
不过进入大学后,桐一发现自己对身边的女性也会产生不寻常的情感,是超乎友情的。
那时候,她喜欢上了一名同校的女生,也是她的高中同学。
桐一喜欢得很明显。朋友聚会时,她会额外关心那位女生。对方也察觉到了,但没有戳破。
后来桐一意识到,对方确实对同性感受不到浪漫吸引,所以,这份感情就不了了之了。
和许多人一样,桐一所受的教育中也缺少性教育的部分。
直到接触并学会了运用互联网,她才慢慢了解到性吸引和浪漫吸引这些概念,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科普文章。
桐一觉得浪漫吸引是非常美好的。虽然可能有点偏颇,但这是她对浪漫的个人体验,应该被理解和接纳。
桐一还认为,自己感受到的浪漫吸引是不受对方性别影响的。她对自己诚实,忠于自我的感受。
至于性吸引,桐一目前认为自己是灰色性吸引。
从小到大,她没有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产生过任何性的想法,也无法产生——她喜欢柏拉图式的亲密关系。
桐一有过两段恋爱经历,伴侣都是男性。
第一段在高中。身体接触方面,桐一只能做到牵手这个程度,但相处还比较舒服。
直到有一次,男友开了一个关于性的玩笑,桐一突然就像触电一样对他祛了魅,不那么喜欢对方了,也逐渐疏远了他。
因此,两人最后就分开了。
之后桐一意识到,自己对他的好感来源于他的很多美好品质;但她不确定,对方对自己的喜欢是否只是性欲作祟的遮羞布。
这时候,他曾散发着的光全部黯淡下来了。
桐一在湖边散步时的夕阳
第二段恋爱更为短暂,只维持了半个月。
大学时,男生先追求她,说是有很多地方被桐一吸引;她也喜欢对方。
然而,第一周两人确认关系后,不知道为什么伴侣冷落了她,而桐一在亲密关系中有一些回避倾向,后面他主动来找她,桐一也不想回应。
“对他有点厌恶吧。”二人的关系就这样结束了。
在桐一看来,每一种性吸引和浪漫吸引倾向,乃至别的身份,都是合理的。
有一部分人觉得无性吸引是很奇怪甚至“变态”的群体,但或许很多人都处于性吸引的灰色地带,况且这本来就是一个连续的谱系,而非对立的两极。
只是,我们的世界一直被有性吸引的话语笼罩着,无性吸引人群发不出自己的声音,也基本上没有人在意其说了什么。
“每个人的身份认同都应该得到尊重,没有必要排斥某一类人。
“即使有浪漫吸引,没有性吸引,也是正常的。”
吸引类型是多种多样的,除了性和浪漫,还有情感吸引、审美吸引和感官吸引等等。
“世界那么大,为什么不能允许这些人的存在呢?”
桐一虽然抱有这样的观念,但很少与身边的人讨论相关话题。
“还是觉得会有很多人不理解,特别是像长辈呀。”
他们会说“是因为你年纪没有到,你大了就明白了”诸如此类的陈旧且不科学的话,桐一觉得无法交流。
刚开口就被否定了,怎么能指望他们能理解你呢?
桐一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观点:判断一个人是直女还是女同,就是看她能不能跟女生做爱。
她觉得这非常荒谬。
性吸引倾向不等同于性取向,而且“性取向”一词本身具有模糊性。
即使一位女性是同性浪漫倾向无性吸引,她也可以宣称自己是女同性恋。(详见《关于推动“无性恋”正名为“无性吸引”的倡议理由书》)
“我习惯把性和爱分开来谈。”
桐一更多地把“爱”理解为浪漫吸引,是一种情感上的反应。
而对于“性”,她觉得这更接近于生理、身体上的本能,以及人类社会繁衍的需要。
“或许是我个人的偏见。”桐一也没办法因为爱而产生欲望。
桐一在露天摄影展上拍摄的照片
桐一有喜欢的明星,也会追星。她只能接受这方面的幻想中的性。
对于现实中的性,桐一是抵触的。“我的性吸引应该是在灰色地带的。”
当然会有人说“你没有和别人试过,还没尝到好处”“你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?”“你还没遇到真正喜欢的人”等等诸如此类的话。
但桐一指出,这种偏见就是在挤压我们的生存空间,对方根本不相信你是无性吸引,不相信这是正常的。
“很无语的论调。”
遇到这种误解和歧视,桐一会尽力去争辩和解释。
“‘性取向’和性吸引即使不是天生的,至少也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渐渐自然形成的,不是一定要受过什么伤,或者有精神心理的疾病,才‘变成’了无性吸引。”
桐一想推荐一部日本电视剧——《爱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》。
第二季中,有一个角色是女性浪漫吸引的无性吸引者。
桐一觉得这样的角色非常稀有和宝贵,让我们这个群体又一次被看见了,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无性吸引的存在。
而且,像这样没有激情和性爱场面的女同性恋影视作品也是比较少见的,整部剧围绕两个主角的做饭和吃饭展开情节,是很温馨的美食剧。
桐一的生活就像她推荐的那部日剧,波澜不惊又温润如玉。
她喜欢旅行,也会在繁忙中抽身,去一次小酒吧过把瘾。她喜欢徜徉于生活的感觉,她是来这个世界体验的旅人。
茫茫碧海、湛湛蓝天令其心旷神怡;眺望大海,整个人都澄澈了不少。
偶遇一家花店,她会开心好久,这让她相信,生活是明亮的。
湖边散步,秋日的余晖温暖而浪漫,留在了手机相册里。
平常日子里的风景,是旅行的延伸。
而露天摄影展上偶然瞥见的词句,也意外地符合桐一当下的心境。
“世界越来越美了/我独自一人却很自在/别无所求/只想被阳光晒透/什么是生活的诗意/价值并不源于外在/而是源于人心。”
还有在冬日看过的影片《卡罗尔》,讲述两位女性之间的爱情,似一首温柔的叙事诗。
桐一偶遇的花店
对于无性吸引社群和无性吸引议题,桐一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、看见我们这个群体,减少误解与偏见,让我们得到友善的对待。
桐一也希望出现更多的相关科普和倡导该议题的组织,以此帮助迷茫的人认识和探索自我,彼此支持鼓励,不要着急焦虑,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,面对外界的质疑时更有力量。
END
基础
资料
观点:跨性别语境下不宜说“激素替代治疗”,可表述为“激素肯定法”
观点:描述性吸引的倾向宜说“性吸引倾向”,如需泛指可说“吸引倾向”
补充
推荐
社
群
欢迎扫码联系田倞
加入社群
性
别
梦
Gender Dream
”